查看原文
其他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黄陂样本”

黄陂组工
2024-1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对全市乡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黄陂而言,是一道“必答题”。


武汉市黄陂区牢牢把握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契机,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抓手,着力打造组织建设好、骨干队伍好、村庄形象好、产业发展好、乡风民风好的“五好乡村”品牌,描绘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黄陂样本”。


鸟瞰黄陂:该区连续四年保持湖北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


组织建设如何压实?

区域抱团、支部示范、末梢激活


黄陂有19个街乡党工委、589个村,全市1800余个自然村,三分之一就位于黄陂。如何建强乡村组织体系?

除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街乡党(工)委“龙头引领”作用外,创设“农村联合党委”是黄陂织密组织体系的强有力做法。全区创新设立118个农村联合党委,每个联合党委下辖4至6个村支部,街乡党(工)委班子成员担任联合党委书记,辖区村书记担任委员,同时将联村企业负责人纳入其中。区域内组织共建、产业共谋、资源共享、治理共抓,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姚家山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新博村、“全国民主法治村” 杜堂村、“全国文明村” 胜天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雨霖村……全区村庄实行红色美丽村、绿色发展村、乡风文明村、和谐善治村、生态宜居村分类管理,打造100个农村示范党支部,让创先争优在木兰故里蔚然成风。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姚家山村为了充分激活村湾“神经末梢”,今年以来,黄陂区在全区持续开展“一个党员帮三户”活动,组织有能力、有热情、有意愿的党员积极承担联户职责,一名党员结对帮扶3户群众,实行“周访、月述、季评、年奖”机制,构建起党群同心、携手同行新格局。目前,全区已有1.5万余名党员与4.5万余户群众结对。

骨干队伍如何建强?

建强先锋、引回能人、培育人才


2022年5月20日,黄陂区“乡村振兴木兰先锋大讲堂”第一期正式开讲,党支部书记纷纷走上讲台分享工作经验,观众评价打分。这样的“先锋大讲堂” 每个月都会在黄陂举行,“讲堂”变“赛场”,全区村书记比学赶超,努力成为“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能干”的“全能型”村书记。从“先锋大讲堂”走出的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国,还当选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全区已连续2年选派100名优秀村干部,到发展强村、龙头企业、农业部门跟班学习,开拓村干部视野、增强实战能力。

乡村振兴木兰先锋大讲堂

阳春三月,走进杜堂村,漫山遍野五彩斑斓的花海及各类田园风情建筑、游乐设施让人流连忘返。今年春节期间,杜堂村“木兰不夜城”正式开放,吸引近3万名游客前来打卡,场面十分火爆。这里曾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山村,带来变化的正是杜堂村能人第一书记葛天才。几年前,葛天才回乡流转撂荒土地2000余亩,投资3亿多元,打造木兰花乡景区,不仅让村湾旧貌换新颜,田园变花园,还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

全国民主法治村——杜堂村

这是黄陂大力实施“能人回归工程”的缩影。近年来,黄陂选派589名有家乡情怀、有资金技术优势的能人回乡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已回乡创办企业160余个,带动2.5万余名村民就业。

黄陂区还积极培育农村新型人才队伍,先后引进博士服务团、科技特派员、金融人才等300余名专家人才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实施“木兰聚才”工程引导优秀人才走入乡村,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1170人次,壮大懂农爱农、扎根农村的专业人才队伍。

村庄形象如何变美?

党建示范带、美丽庭院、乡村物业


200个美丽乡村,6个国家森林乡村,4个省级森林城镇,100公里荆楚最美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着楚风汉韵木兰大道行驶,一幅幅山水田园画让人目不暇接。

木兰大道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

近年来,黄陂区着力打造100公里楚风汉韵木兰大道、滨水临湖火塔线、都市田园祁泡线“一主两翼”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高标准推动沿线50个党建示范村建设,使“党建示范带”成为集党建景象、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红色风景带”。

全区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作为切入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美丽幸福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党员认领村湾责任区、责任塘、责任路,建立护林守山、村湾保洁、水面维护等党员服务队200支,引导农村党员在村湾环境治理中担当作为、争当先锋,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村湾环境越来越美,黄陂区还探索将城里的“红色物业”带到乡村。全区在农村拆迁集中安置点开展“乡村红色物业”试点,采取“街乡配套、村委出资、企业资助、村民自筹”等方式,成立乡村红色物业公司,共建党员物业服务队,形成“支部主导、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村民参与”的乡村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提升村湾环境和物业服务水平。

产业发展如何腾飞?

国企联村、村社共建、农旅融合


“今天摘下的黑皮鸡枞菌刚刚送走,供不应求啊!”白塘村的武汉农之兴公司的珍稀食用菌厂房内一片热闹非凡。这个种植示范园项目,是武汉农业集团股权公司全资子公司与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白塘片区结对开展“国企联村”行动结出的硕果。该项目创新“国企+片区联合社+职业经理人”模式,不仅年利润过百万,还解决了100余村民的就业问题。

白塘片区“国企联村”共建项目——珍稀食用菌种植

实施“国企联村”行动以来,黄陂区已有18个片区联合党委与13家市属国企结对,覆盖了全区93个行政村,共建了现代农业、精品民宿、电商平台等一批产业项目,带动参与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约10万元。

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训会

全区还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和帮扶项目,组织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共同入股,建立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已成立茶叶、稻米、黄酒等210个不同类型的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为打通产销渠道、促进城乡要素流通,全区打造17个乡村振兴服务站,设置农产品采购、网上销售、惠农金融等服务功能,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木兰不夜城

如今,“周末,去黄陂旅游”已经成为武汉乃至全省很多人的选择。全域旅游已成为黄陂区重要发展产业,建成23个重点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18个。区委探索成立文化旅游行业党委,推进农旅产业链党建,组织党员群众以直接参与、间接带动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全区农户土地流转年均增收1.2亿元,36万人吃上“旅游饭”。

乡风民风如何更好?

深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


俯瞰新博村,一栋栋白墙灰顶的村居鳞次栉比、整齐地排列成一个长方形,正中央的小广场两侧,竖立着“村规民约”和“村规民约考核细则”。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博村

为积极搭建村民议事参事平台,黄陂区推进“一约两队三会”全覆盖。“一约”即制定村规民约,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内生动力。“两队”即全覆盖组建法治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发动本村乡贤名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三会”,即全覆盖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村民代表评议会,实现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卫国感受最深的是,在村规民约约定下,大家都相互监督、共同管理,乡风民风越来越好。

黄陂区还打造了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等20个“一街一品”个人品牌调解室,组建老干部、老党员、老司法、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五老服务团”,推动乡村矛盾就地解决。每年组织“法律进乡村”活动100场,引导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

走进蔡家榨街凤凰寨村,映入眼帘的就是“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字样,凤凰寨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探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率先喊出了“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口号。

“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农村党员服务团队

如今,“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已经成为全区农村党员的口号和使命。全区成立维修、代办、助学等不同类别的党员志愿服务小组2770个,以村支部为单位统一制作发放党员连心服务卡,统一公布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受到广大村民一致好评。同时,黄陂还注重用好用活姚家山新五师陈列馆、蔡以忱陈列室、吴光浩烈士旧居、潘忠汝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提升德治水平。

来源:党员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陂组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