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黄陂样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党建引领。如何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对全市乡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黄陂而言,是一道“必答题”。
武汉市黄陂区牢牢把握全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区契机,以“共同缔造”理念为抓手,着力打造组织建设好、骨干队伍好、村庄形象好、产业发展好、乡风民风好的“五好乡村”品牌,描绘出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黄陂样本”。
鸟瞰黄陂:该区连续四年保持湖北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
区域抱团、支部示范、末梢激活
木兰大道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
近年来,黄陂区着力打造100公里楚风汉韵木兰大道、滨水临湖火塔线、都市田园祁泡线“一主两翼”乡村振兴党建示范带,高标准推动沿线50个党建示范村建设,使“党建示范带”成为集党建景象、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红色风景带”。全区从人居环境改善、垃圾污水处理等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作为切入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美丽幸福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党员认领村湾责任区、责任塘、责任路,建立护林守山、村湾保洁、水面维护等党员服务队200支,引导农村党员在村湾环境治理中担当作为、争当先锋,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村湾环境越来越美,黄陂区还探索将城里的“红色物业”带到乡村。全区在农村拆迁集中安置点开展“乡村红色物业”试点,采取“街乡配套、村委出资、企业资助、村民自筹”等方式,成立乡村红色物业公司,共建党员物业服务队,形成“支部主导、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村民参与”的乡村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提升村湾环境和物业服务水平。产业发展如何腾飞?国企联村、村社共建、农旅融合白塘片区“国企联村”共建项目——珍稀食用菌种植
实施“国企联村”行动以来,黄陂区已有18个片区联合党委与13家市属国企结对,覆盖了全区93个行政村,共建了现代农业、精品民宿、电商平台等一批产业项目,带动参与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约10万元。支部领办合作社培训会
全区还大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由村党组织牵头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和帮扶项目,组织村民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共同入股,建立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已成立茶叶、稻米、黄酒等210个不同类型的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为打通产销渠道、促进城乡要素流通,全区打造17个乡村振兴服务站,设置农产品采购、网上销售、惠农金融等服务功能,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木兰不夜城
如今,“周末,去黄陂旅游”已经成为武汉乃至全省很多人的选择。全域旅游已成为黄陂区重要发展产业,建成23个重点景区,其中3A级以上景区18个。区委探索成立文化旅游行业党委,推进农旅产业链党建,组织党员群众以直接参与、间接带动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全区农户土地流转年均增收1.2亿元,36万人吃上“旅游饭”。乡风民风如何更好?深化自治、完善法治、提升德治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新博村
为积极搭建村民议事参事平台,黄陂区推进“一约两队三会”全覆盖。“一约”即制定村规民约,激发群众自我管理内生动力。“两队”即全覆盖组建法治服务队和志愿服务队,发动本村乡贤名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三会”,即全覆盖成立村民议事会、乡贤参事会、村民代表评议会,实现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卫国感受最深的是,在村规民约约定下,大家都相互监督、共同管理,乡风民风越来越好。黄陂区还打造了全国道德模范孙东林等20个“一街一品”个人品牌调解室,组建老干部、老党员、老司法、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五老服务团”,推动乡村矛盾就地解决。每年组织“法律进乡村”活动100场,引导群众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走进蔡家榨街凤凰寨村,映入眼帘的就是“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字样,凤凰寨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探索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率先喊出了“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口号。“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农村党员服务团队
如今,“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已经成为全区农村党员的口号和使命。全区成立维修、代办、助学等不同类别的党员志愿服务小组2770个,以村支部为单位统一制作发放党员连心服务卡,统一公布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受到广大村民一致好评。同时,黄陂还注重用好用活姚家山新五师陈列馆、蔡以忱陈列室、吴光浩烈士旧居、潘忠汝纪念馆等红色资源,让村民在家门口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提升德治水平。来源:党员生活